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市场动态/企业之窗 >> 正文
预见2018年:工程企业国际化之路
作者:杨永胜  2018-07-09 14:23:45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共识,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成为现实,国际社会对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新方向充满期待。我国的开放向着更广阔的维度铺开,进程也在不断提速,企业“走出去”必须选对路径方向,踏准步点节奏。?
  国际化表现
  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优先领域,对工程承包企业来说,乘势而上升级发展既是重大战略机遇,也是重大战略使命。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迎来基础设施行业的新发展成为工程企业的题中之义。?
  一、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在“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下,共商、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合作的主旋律。要实现可持续“走出去”,企业必须以追求相关各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作为战略目标。因此简单“走出去”还不够,更要积极主动融入当地“走进去”,逐步实现要素资源属地化配置。只有打通障碍融入当地,实现海外事业扎根发展,建立一套适应当地制度、文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才叫国际化,才有真正的竞争力。?
  二、从“走进去”逐步实现“走上去”
  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拓展国际化视野,持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影响力。通过对一个个承建项目的科学论证、精心实施,展现科技实力、树立品牌形象,从而进入当地主流市场、高端市场;通过持续开展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建设,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美誉度和话语权。客观地说,要实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除了要有精品工程、先进施工技术等“硬实力”以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先进的企业文化等“软实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无形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属地化建设促进“走上去”到“融进去”
  “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企业作为配置各种资源要素的主体,在海外秉承信守承诺、以诚相待、惠风和畅、有容乃大的理念,推行属地化管理,加快本土化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最大程度地带动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与提升当地民众的福利水平,使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邻国,并充分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必将深化中国企业与周边国家的利益融合,推动中国企业与境外业务所在国家结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硕果,踏踏实实“融进去”。
  四、深耕细作全球布局从“融进去”到“可持续”
  市场经营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所系,必须牢固树立“围着市场转”“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向市场要空间、向竞争要增量。
  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要注重以下几点。一要紧跟国家战略和政策变化,形成先发优势,前瞻布局,抢占先机。二要积极研究全球经济环境,捕捉市场良机,抢抓发展机遇。三要利用产业链优势和业务升级,创造、培育增量市场。四要构建中高端营销网络,拓宽项目获取渠道,开拓市场。将全球布局、市场培育、业务拓展执行落实到位,牢牢把握“融进去”的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多措并举,多元发展,从点到面“可持续”发展,不断辐射扩大周边国家市场。
  我国企业重点提升方向?
  一、坚持集约发展,整合产业链升级价值链
  坚持集约发展就是要以投融资带动基础设施全产业链能力,以企业集团化集成产业链竞争优势“编队出海”集群式发展,把中国经验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项目资源、发展急需等进行紧密对接,培育打造项目群,实现系统布局、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共享收益。中国企业通过推广集约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单一业务到产业链、到价值链、再到价值网络体系的商业模式的升级,也顺应市场发展的新需求,帮助当地政府有效解决发展难题。
  二、优化组织变革,全面释放企业发展动能
  促使企业战略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组织的能量。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略与策略的形成,决定着企业的资源配置与战略执行,从而最终决定着企业国际化的最终表现。因此,进行适应性的组织优化变革,是释放企业发展动能的主要途径和优先选择。如中国某电力建设企业在国际上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在全球水利水电建设市场占有50%以上的份额。从其发展的内在因素分析,支撑该企业国际化业绩的,正是源于其国际化组织变革释放出的能量:用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打造海外事业部/国际公司这一国际化龙头,用集团化协同方式统合集团内各子系统,用本土化思维推进各区域总部的适应性,用刚柔相济的弹性管理调理并激发整个组织体系的内在潜能,从而在组织结构层面上形成了企业特色的“钻石模型”。这四个部分大致对应着组织的四个维度——职能、任务、区域和过程,是对四种导向的组织结构的创新性组合;这四个部分也分别支撑着组织的能动性、协同性、适应性与激励性,是对组织整体能力的创造性提升。这四个部分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
  三、争取金融支持,补齐国际竞争短板
  应充分利用好国家设立的专项基金和贷款,并加强与民间资本的合作。金融机构也应大幅降低资金贷款利率,提高资金决策和审批效率。金融应该为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不应该成为我国工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拓展,主流融资主体之间开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主权财富基金、商业财富管理机构、产业基金等作为投融资主体的作用也日益活跃。在当前全球增长动能转换、经济结构性变革仍在重塑中摸索的阶段,中国资金对国际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引领力将愈发明显。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通过制度化资金融通、便利化贸易结算、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等途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创新商业模式,降低风险提高项目质量
  从国际市场来看,因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资金需求大,各国政府要动员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这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投入上确实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多个主体来共同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比如采用包括BOT、BOOT、BOO等在内的PPP模式,降低风险、提高项目质量。但PPP不是所有的领域都适用,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它对经济发展和对社会治理的作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项目结构。
  五、发展新兴业务,探索合作共赢新路径
  发展新兴业务是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点之一,境外园区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方向。产业园在具体的开发中,必须因地制宜,充分把握产业园的优势资源和存在不足,针对产业园开发的主要目标,选择最合理的开发模式,确保产业园近期能启动、中期能运转、远期可持续。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推广意义的运营模式,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融资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与国际合作新平台。
  六、推进智慧管理,实现基建行业跨越式发展
  知识信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来说重要的是要加快推进并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利用,以产信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风险应对
  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不同阶段需要面对不同的风险,不同的项目风险来源也不一样。这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所必须跨越的挑战。从总体上看,我们工程承包企业成功“走出去”需要应对的风险主要在于七个方面:政治风险、经济与市场风险、社会和文化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环境保护风险、运营环境风险、动乱与恐怖主义风险。
  我们要着眼全球视野,增强发展自信,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文化引领工程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发展,创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技术支持: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 后台管理 苏ICP备110826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