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PPP模式契合“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
作者:  2018-07-16 10:33:37
  2018年4月26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国投信达(北京)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并提供战略支持的《中国PPP蓝皮书:中国PPP行业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一带一路”中最具战略优势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文中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方面,“一带一路”必将产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单纯的财政体系并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公益性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全部由社会资本承担。PPP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能够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挥社会资本的资金、技术、管理和运营优势,并因此得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不足,提高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和质量,克服传统“公建公营”模式的弊端。毫无疑问,PPP模式将成为沿线国共建“一带一路”,特别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推动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PPP模式应用现状
  目前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现状并不理想,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基础设施需要更新和基础设施亟待重修。沿线的蒙古国、缅甸、老挝等国家经济基础较差,城镇化程度与基础设施水平均较差,这一类国家对基础设施的诉求较高;而以俄罗斯、捷克、匈牙利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成较早,目前普遍面临着更新换代。以俄罗斯为例,其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在苏联时期建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最后一种类型包括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经过常年战乱,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亟待重建和整修。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普遍较大。
  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已有应用先例。根据PPP知乎数据,截至2017年4月底,“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PPP项目总计865个,总投资约5029亿美元。其中,东盟10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和菲律宾,西亚18国包括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南亚8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和不丹,中亚5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独联体7国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中东欧16国包括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
  数据显示,南亚8国的PPP项目总规模较大,独联体7国的单体项目规模较大。从单个国家来看,印度、希腊、土耳其、菲律宾和俄罗斯的项目数量较多,分别为376个、72个、54个、42个和41个,总计585个,约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项目总数量的68%。其中仅印度一国的PPP项目数量就超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项目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从行业分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PPP项目大致分布在油气、电力、安居工程、通信、交通运输、水利和采矿领域。除存量项目外,项目数量占比位居前三位的行业为:交通运输行业、电力行业和油气行业。交通运输和电力是地区发展的基本保障,沿线国家中科威特、阿联酋、俄罗斯等国家油气储备丰富,因此该三个行业PPP项目数量较多。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蕴藏着巨大商业机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例如,2017年中国铁建参与的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运营维护项目,在中国企业海外承包项目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该项目合同额约3.4亿美元,合约期为14年(4年动员期和10年运营期),之后设有6年可选期,计划于2021年正式开通运营,采用“运营+维护”模式对“红线轻轨”进行管理。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参与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运营商对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垄断,实现了中国企业“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产业的“走出去”。
技术支持:南京希迪麦德软件有限公司 后台管理 苏ICP备11082613号-1